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

層壓式 -- Bets

看到這題目不知從何入手,所以在網上尋找一些資料...結果找到的資料不多,出現的多數是 "層壓式推銷" "金字塔推銷"。先介紹一下什麼是層壓式推銷:

"層壓式推銷是一種不能持久的商業運作模式,參與者通過介紹其他人加入而賺取佣金,這些佣金正來自新會員的入會費,如此類推,一層壓一層。公司通常沒有提供任何產品或服務。在台灣,這樣的公司又被稱為“老鼠會”。這種推銷手法至少有100年的歷史。其他類似的手法有多層式推銷(又稱傳銷(multi-level marketing)matrix scheme,但層壓式推銷很多時是不合法的。

大部分層壓式推銷試圖混淆視聽,把騙局包裝得複雜和似是而非。參與者付入會費後,要介紹其他人入會才有收入,上層的參與者可以分享下層參與者的入會費,一層壓一層,如金字塔一樣;金錢向上繳集,發起人是最終得益者。最受害的是最低層的參與者,因為他們若未能介紹其他人入會,只有付出,沒有回報。為了欺騙參與者,層壓式推銷通常牽涉假個案和假證據。"¹

其實,層壓式不只是出現在推銷上,望望自己工作環境,已經是一種層壓式管理制度。最簡單的分為高層同低層,不過高層級內都有分高高層及較低的高層。以某公司架構為例:有老闆,什麼CEO, 什麼Vice president,什麼director,什麼manager這一些分等級的title。 低層當然就是小薯級人馬,不過也會分seniorjunior 級.... 打到這裡已經給這架構壓到好累,如果我再去想這世界的層壓式制度,我恐怕我會躲到深山去。


層壓式 -- 嘉業

跳過了兩回沒有參與,作為發起人之一,實在對一直堅持到底的煎魚感到有點慚愧。隔了好一段日子,最新的題目終於重開,這個題目就是「層壓式」。

「層壓式」的特點就是以多個階層構成,越高層的利益越豐厚,越低層的損失越大。不過低層的人其實也非一無所獲,他們得到的就是一個夢,一個「終有一天成為高層」的夢。在這種形態上,其實與宗教頗相似,尤其與「規律加入信徒奉獻義務」的宗教更相似

作為傳統宗教,不干涉世俗可說是一個共通的賣點,因為這樣才能突出宗 教本身的超脫俗世,容易令人民信服。不過在完全不干涉世俗的情況下,全職教徒就自然無法生存,因此古時的各宗教也有種種為全職教徒生存而訂下的戒律。如佛 教的「布施」說穿了就是「行乞」;道教、神道教等巫術系宗教的「做法事」其實就是「賣『天祐神助』」;那麼基督教系神權式宗教的「奉獻」是甚麼?不就是 「納稅」罷了。

話說基督教某些派系借《聖經》的某段經文,訂下一條教徒需繳納名為「奉獻」的「稅金」的教條,而且其量還訂為各人收入的10%。各教區的教徒人數當然不止教會派遣的職業教徒人數10倍;上一級的教會高層旗下又不止10個教區。如此層層遞進,越高層收益越豐厚,實際上可以說是一種「層壓式」的原型。在這個制度下,最底層信徒所得的其實就只有「死後得永生」的夢。

直到中世紀神權時期,當時的天主教教庭就更像現時的「層壓式」頭子。 因為他們藉「神」的名字向下層索取不同的利益,例如向各國索取獻金,換取承認皇權。然而其獻金莫非來自各地諸候騎士,騎士的金錢就來自人民百姓。向教會獻 金以提高教會承認的地位,與此同時向地位較低的階級索取金錢,這種作風不正就是「層壓式」的把戲嗎?

幸好,現時的人民已不如當年的愚昧無知,對自己的付出,會要求相應的回報,不會單單受到「永生」的誘惑,而會實際要求眼見的信教的好處。因此教會不得不重視民生,辦學辦醫,以爭取民心,維持本身在社會上的存在意義。

「層壓式」與「宗教」可說共通於「迷信」一點。一者迷信有天發財,一 者迷信有天受永生之福,避地獄之苦。之所以信,其實與當事者的貪念和思維有很大關係。要是不在意發橫財,不在意死後的,根本就不會中層壓式的陷阱,不會依 靠神秘力量。要是稍用腦筋,想想「層壓式」的人口上限,冷靜地看看宗教根據出自誰人手筆,自不然就會知道「層壓式」並非能夠人人發財,宗教家亦沒有與神秘 力量接觸的憑據。

2008年8月31日星期日

層壓式 -- 煎魚



hi~ 我是一舊錢。

我是世界的主宰,我站在塔頂。
在層壓式裡,我跟空氣中的小水滴一樣,
我是由最下層的一滴一滴向上爬,也會越滾越大
唯有不同的是,
我不會下雨。

Capitalism

我是最高層,我是皇帝,我的目光是向遠看。
這一件貨便是我一手做起的,跟站在我隔鄰的兩位助手不一樣,他們倆是靠下面的人供讓他們。
而我,就是這個計劃的統領者。

當我還穿著工人服,手持紅旗的時候,我看見快倒閉的奶粉廠,把奶粉平價發售,我成立了嬰兒會。
每人只要付款加入為會員,便可以特價購買奶粉,他們又可以再招收會員了。

我用$1買了原值$5奶粉,再用$2賣了奶粉給我的第一批會員(我的助手)。
會員費也是$1,如此,我便無憂了。

We Rule You



我身穿十字架,左手執十字架。
我喜歡沈默。不像右手邊的那位仁兄,高聲呼喊著奶粉的好處。
我已經是老手,我己儲夠了一批會員,便可以用$2的好價買了奶粉,再把它用$3.5賣給其他會員。
老實說,我覺得他們加入為會員,我深信,他們成為了會員後,
便可以靠自己的親人,把自己的地位提昇,
我跟下面不同的是,
我不會剝削你們,我是真心希望你們脫貧。

We Fool You


我有一把美鬍子,我身穿藍衣。
靠著前方的兄弟幫助,我幫他拿著七孔炮,竟然可以用超低價$3.5買回奶粉,再用$5賣給其他會員。
沒錯,為了保護我自己,為了保護前方的戰友,我必需武裝自己,我要有更多的會員。

昨天,下屬帶來了一個不聽話的後生仔,就是那個身穿藍衣,手持紅旗的人。
他是大學生,最近工作懶散,不合作,不跟單,我跟他說,你努力一點,日後便可以用$3.5買奶粉了,到時你便可以富貴了
他好像洞悉我們從事層壓式推銷。
我來硬的。要不你便報警!我們是做生意的。
後來,我又有點怕,最後還是妥協。
少了你一個,有什麼大不了?

We Shoot at You



身穿紅衣,舉杯暢飲。
像我這樣的人,大有人在。
隔鄰的男人更誇張,他醉掉了,伏在桌上。

我也是聽十字架人說,他幫我加入奶粉會,
我也希望大家跟我一同享受。現在,我已經可以用無可再低價的$5買奶粉,再用$6.5賣給其他會員,
只要再招收會員,便可以升級吧。
我看見那一個手持紅旗的大學生,我當然不放過他,我希望他平一點買奶粉,那麼我們可以同枱食飯,
但他竟然跟上頭鬧翻了,他還好像打勝仗一樣似的,
真不明白他,吃也不想吃嗎。

We Eat for you

我身穿綠色工人服,低著頭看著女兒,我撐得很辛苦!
她需要奶粉,否則就像前面的紅衣女孩一樣 -- 死在路上!
「媽媽,我幫你撐!」
這女兒真乖。

現在,很多人加入了奶粉會,我知道,一個基本會員已經可以用$6.5買奶粉,
我只欠一點點錢而已。

雖然如此,我看見開始有人反對這一個奶粉會,他們手持紅旗、工兵鏟
我不理他們,我只要奶粉,
我撐得很辛苦,我給他們錢,他們便會給我奶粉了。

「大嬸,不要加入奶粉會!」是那一個手持紅旗的青年人。「他們騙你的!」
但$6.5是會員價,很平宜的吧!我心動
「知道嗎?奶粉廠才$5而已!」
哈,好笑,那麼他們為什麼賣這麼貴,他們不像騙人的,他們是幫我們的。

我用$6.5買下了超級無敵平宜的奶粉。
罐底印著的東西,我永遠也記得:

2000年8月31日前食用

這是女兒的出生日期。

We feed all We work for all

層壓式 -- 晉少

啊! 回顧與煎魚大哥的對話, 原來與出題日子已隔兩個星期。作為出題人, 而且又是第一次出題, 就已經遲到, 還遲得如此過分, 好生慚愧。沒辦法, 因為我在暑假期間都要考試溫習, 補習, 頻頻撲撲, 過著層壓式傳銷員口中的”無mind既生活”。

層壓式, 對我來說, 曾是一個既耳熟, 卻又陌生的名詞。 記得在十多年前, 那一個屬於層壓式推銷的火紅年代, 電視, 收音電, 甚或電影, 都滲透著有關層壓式的資訊, 它們訓練員工推銷手法, 及為員工作心理調教的說話, 口號(當然我是靠現在回想才會明白, 那是的我根本是什麼都不知道)。就算爸爸媽媽的說話也偶爾夾著層壓式這個名詞 : “嘿, 四嫂發什麼神經! 這麼多事情好幹, 就是要當層壓式推銷員。我也猜得著八九分了, 平日連招呼都懶得打, 今天竟笑面迎人……”那時候的我, 都不知道”層壓式”的意思, 這詞語的用法, 更不知道上線下線甚麼的, 只知道這名詞應該很負面: 爸媽一提起, 就會眉頭緊皺。

想著想著, 其實它也挺像其他小時候聽回來的髒話。

後來, 年紀漸長, 知道它本是一種營銷模式。原理是利用倍數效應和人際關係, 將公司的生意和利潤愈滾愈大。不過, 好些日子裡, 這種營運模式涉及太多金錢糾紛, 使政府不得不取締之。

假期裡, 百無聊賴, 玩起電腦遊戲<教父>, 看起這齣經典電影來; 也因著朋友的介紹, 曾走進層壓式傳銷中心兩天。當我玩得愈久, 看得愈多, 知道得愈透徹的時候, 始發覺, 其實黑社會與層壓式推銷/傳銷是有著微妙的共通點的。

首先, 層壓式推銷員所得的利潤分成, 是與他在公司的地位成反比的; 而黑社會人員向上頭的奉獻百分比, 則與其職位的高低成反比。即是說, 兩者的員工的職位和等級愈高, 被公司抽掉的收入在比例上就愈少。

而且, 他們都是對客人和手下採取威迫利誘的手法引他們入局。傳銷員會跟將要加入的下線說: ”讀咁多書無__用架, 出到黎咪又係打份工, 日日係咁做, 邊度有mind架, 我地就唔同呢……” 而黑社會成員在收小弟的時候會說:”出黎行唔識人, 叻極都無用啦, 跟我就唔同呢……”說話的內容可以南轅北轍, 但深層意思基本上一樣。

其三, 它們才是最最以實力行先的行業。兩個行業裡的參與者, 都會有不同的頭銜以彰顯他們的往績, 不過要保持頭銜的話, 最起碼是要維持業績/戰績。如果做不來, 頭銜將被其他有能者居之。換句話說, 升遷制度裡, 沒有空間容納輩分, 容納年資, 容納往績。 這些因素, 每隔一個time interval都來一次大清算。所以, 對後繼者來說, 這制度是較有利的, 因為他們可以靠實力火速上位, 而這也正正是黑社會與層壓式”收靚”時的對加入者的利誘。

兩者如此的相似, 但為什麼大家說起層壓式的時候, 總比說起黑社會多一份蔑視? 或許是因為黑社會背後的暴力主義壓下了人們對它的卑鄙吧。不過, 更大的原因, 可能就是層壓式的自欺欺人: 明明是功利, 明明是要利用你, 卻硬要說成”幫你達成財政自由”或帶來其他好處。人就是對虛偽如此厭惡。

在我心中, 黑社會比它更好。 最起碼它是擺明車馬地爛撻撻, 擺明車馬地討你便宜。

2008年4月21日星期一

閨怨 -- 菲比

見天哥風影兄唐詩兩首分享一文, 我也想從不同角度, 胡亂說說了.....

就從小哥狐兄說起的"有著好的工作是幸福的....." 這句話來談起吧~呵~

自古來, 人總追尋安身立命之道, 有人仰寄於精神層面, 有人酷愛功名利祿.....
種種追尋, 也不外安撫人心底層不安的騷動.........

真是悔了, 還是一樣追尋功名利祿.....
真是怕了, 依舊是至死方休.....
只因心中不安, 想多點安全感, 所以依然追尋....
只因不曾試過, 心中多少都會有些憾恨.......
不僅是因為功名利祿的追尋, 有時候也想證明自己是不是真有這樣的本事.....
忽地想起管老先生說過"衣食足而知榮辱".....
能夠如顏回三餐不繼, 依然安貧樂道的人, 畢竟千萬人中難得其一........

有什麼是根本的追尋? 沒有個定數.....
人人的價值觀各是不同.......
不同的時節, 心中的想法需要, 又是不同..........
人生許多, 都只是個抉擇的問題罷了.....

人人心底都艷羨春光好景, 但真要你這樣過日子,, 又是千猶疑, 萬不捨的......
中國士人古來, 不外是希望能光宗耀祖~~
不僅希望能"究就天人之際, 通古今之變"~~ 最好還能夠"成一家之言".....
之於兒女情長呢....對於中國士人來說, 叫做"不務正業"~~
哪個淪為溫莎公爵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下場, 肯定是被堂上痛批不肖~~
省不了十頓也有八頓的.....呵~~~

試想陸游唐婉兩心相契的恩愛蜜意 ,讓他老母望不過眼,
堅決數說這不肖媳耽擱她愛子的寶貴前程......事後兩人不得不分離的場景.........
不由得讓人心酸......
人說禮教殺人.....是否光耀門楣這樣的想法, 也殺了人性當中最為純真摯愛的一面?

忽忽想起一日陌頭上一對老夫老妻的深情對話.....
事情經過約莫這般.......

依髮色看來, 兩人都已七十有餘了.......
他們只是對衣著平凡的農夫農婦.........
一早, 那老婦人在田中收拾雜草......
姊姊正好經過那兒, 見她的花美, 好不精神......

老婦人開心的說, "小阿姊, 全都送妳吧~~"
老婦人無限嬌羞的說著,
"我老公每天都要親自幫我畫眉搭理髮際, 他才滿足呢!
他還常常都到田埂邊採花送我, 他說我比這些花還美呢!"
她立時回過頭問問身邊這個老先生,
這個老先生, 靦腆地傻笑著回應著"是啊~ 我老婆比這些花還美~~".........

這樣幸福滿滿的純真摯愛, 好令人感動.........
這樣的浪漫, 又怎是年少者所獨有的呢? 呵~~~
她應該是不需要使用SKII, 因為真情早為她灌溉滿面的春風......

想想, 這老婦人, 會希望她老公去覓封侯, 讓她穿戴寶氣, 前呼後擁的幸福~~
或陪在她身邊為她整妝容儀實在些?

真不知功成名就之後的陸游心中怎想? 真想知道呢.........
想是他 , 受制於現實的無奈, 心底亦是無盡惆悵吧...........
只要有情, 不用到了鶯啼鳥囀的季節,
每每午夜夢迴, 這樣的愁緒, 該是更行更遠還生..............

寫了這滿篇, 又只道是 : 滿紙荒唐言~~~嘻....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閨怨》王昌齡

閨中少婦不知愁 ,
春日凝妝上翠樓 。
忽見陌頭楊柳色 ,
悔教夫婿覓封侯 。


《為有》李商隱

為有雲屏無限嬌,
鳳城寒盡怕春宵。
無端嫁得金龜婿,
辜負香衾事早朝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此詩明寫少婦閨怨, 卻側面點出為覓封侯夫婿心中的矛盾掙扎.....
兩詩點出又悔又怕的心緒, 而, 兩種愁緒, 卻是一般情懷..........

閨怨 -- 天風影

唐代是一個十分傳奇的朝代。當代盛世﹐人民富起來﹐激起了璀燦斑爛的多元文化發展﹐留下很多動人作品。而其中唐詩的流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詩篇記下了很多人的心路經歷﹐當中不獨是詩中主角的故事﹐亦同時把詩人的心事表露無遺。

佛說人生八苦當中﹐其中有「求不得」。 而唐詩中描述的女性閨怨﹐正就是「求不得」苦。詩人筆下的閨怨有多苦﹖就讓我們分別看看王昌齡寫的《閨怨》和李商隱寫的《為有》﹕

《閨怨》王昌齡

閨中少婦不知愁 ,
春日凝妝上翠樓 。
忽見陌頭楊柳色 ,
悔教夫婿覓封侯 。

《為有》李商隱

為有雲屏無限嬌,
鳳城寒盡怕春宵。
無端嫁得金龜婿,
辜負香衾事早朝。

王昌齡寫《閨怨》﹐主角少婦所帶著的苦是悔。她的悔像是一點微不足道的缺陷﹕過著春日不知愁的日子﹐凝妝慢步上翠樓。唯一的遺憾﹐卻「悔」教夫婿覓封侯。

時人多認為《閨怨》主角寧要夫婿而不要優閑生活﹐我則認為她只是想把夫婿找來﹐去彌補自己心底唯一的不足而已。亦只有她生活中的這點點缺陷﹐才能成就出她的閨怨。

說到底﹐她的缺陷是自己一手做成的﹕她由始至終都主宰著自己的所有決定﹐包括說服自己丈夫去求功名﹗

一個能完全主宰著自己命運的人﹐又怎會覺得苦呢。

李商隱的《為有》﹐主角命運是180 度不同的。詩中描述主角的怕﹐在於不能控制自己的命運﹐她的他已有功名﹐再不能隨她意願陪伴左右。她亦沒有甚麼好的回憶﹐有的只是被遺忘的“無限嬌”。

唐朝的婚姻﹐門戶階級很重。《唐典‧通制》更列明﹕門戶階級不同的男女結為夫婦,為社會所不容。「無端」嫁得金龜婿﹐恐不是主角所願。這種悔﹐和《閨怨》的主角是不同的。

詩中的主角﹐沒有一樣是自己可以主宰的﹕不能改變被遺忘的“無限嬌”﹔不能使寒盡的春宵不來﹔不能不嫁金龜婿﹔亦不能叫夫婿不上朝。

她的苦﹐在於想主宰自己的命運﹐卻苦求不得﹗

所以《為有》的少婦﹐是較值得同情的。

閨怨 -- 煎魚

唐代的代表文學格式是詩,後世認為唐朝的詩已經是最高峰,正因為唐朝本身是一個強國,使唐詩作多方向的發展,正因如此,分析唐詩便可以更了解當年強國下多姿多采的人生百態。


《閨怨》王昌齡

閨中少婦不知愁 ,
春日凝妝上翠樓 。
忽見陌頭楊柳色 ,
悔教夫婿覓封侯 。


《為有》李商隱

為有雲屏無限嬌,
鳳城寒盡怕春宵。
無端嫁得金龜婿,
辜負香衾事早朝。

從 來沒有試過把唐詩變成電影來看,如要比喻《閨怨》就是張徹拍愛情片。王昌齡是出名的邊塞詩人,寫開打打殺殺的詩忽然寫起怨婦,他用的鏡頭也是有動作的,感 情是由從動作出發,詩中除了第一句外也涉及動作,動作片導演的功力盡顯在第二句,其實是蘊含兩個動作「凝妝」和「上翠樓」,一個「凝」字隱含了用心化妝的 意思。配合了「不知愁」,明顯是一位活潑的少婦。

王昌齡用的是客觀鏡頭,就是用一個男性的 角度去望(偷窺)這一位少婦,試想就是一間香閨,一位少婦起來,十分舒適的樣子;鏡頭一轉,她便化了妝,看來她步上翠樓,看來這樓也不是矮樓;鏡頭再轉 向,畫面只是楊柳色,最後的鏡頭就是她後悔的樣子。觀眾在「悔教夫婿覓封侯」的一句,明顯望到這少婦忽然低頭的樣子,由此,整個環境也是一個男性在看著一 個少婦,這位少婦女主角的形象:年青(假設古代女子十多歲初嫁,稱得「少婦」可能是二十多歲而已)、天真、活潑、愛美。


《為有》可以說是李翰祥拍文藝片,正中下懷。李商隱是對愛情的描寫最多,最到肉,比較之下,李商隱用的鏡頭是內心的,靜止的文戲,全詩竟然無一實際動作, 第一句跟《閨怨》一樣寫背景,但後面的用鏡卻全是內心戲,就像是詩人投入了女性的角色,凝視的空間較弱,換來的是投入感強,就像是獨腳戲一般。最精警的 是:《閨怨》女角一早起來是開心的,但《為有》的女角卻未起床已孤單。兩詩在同樣的位置安放一個動詞,用來說給讀書武俠片與文藝片的分別:《閨怨》是 「『上』翠樓』、《為有》是「『怕』春宵』,兩者異路出發,卻圍繞同一種「怨」,實是有趣。《為有》一詩,在隱形男士的描寫下是:同是少婦,但是她多愁善 感、較悲觀--作者用了一整句說她是悲觀女孩「無端嫁得金龜婿」,「無端」二字是多麼的無奈,要知無端嫁窮鬼是清苦,但嫁金龜婿,即高官,也是「無端」, 意境十分深遠。當然,她也是「小女人」,最後一句盡吐怨氣。


我不會說邊塞詩人寫愛情詩不好,然而卻感覺清新;李商隱寫女人也駕輕就熟,也較「春蠶到死絲方盡」的《無題》來得更白也怨氣十足。《閨怨》的感覺是感情波動的「起承轉合」公式;《為有》卻沒有公式化,先顧左右而言他,最後才集中火力來怨「他」。

論票房,《閨怨》是商業片,用性感可人兒的明星來演;《為有》是文藝片,耐看一些,女角要好戲為主。

閨怨 -- 晉少

本文旨在比較兩詩的寫作手法, 內容, 以及基於筆者的假設, 推論及比較兩詩中的主角的生活習性。

兩 篇同為閨怨詩, 自然同中有異, 異中有同。先從情景互動方面分析。筆者認為, 兩篇皆有以反襯手法, 突顯少婦心中的悔恨, 愀悵。<<閨>>以春日戶外的明媚景色, 反襯外遊少婦心中的孤單寂寞; <<為>>以富貴人家家中的金雕玉砌, 富貴華美, 反襯少婦心中的煩悶, 愁傷。雖然用以反襯少婦心情的客體南轅北徹: 一個是戶外, 一個是室內, 但同樣可以實在地益顯少婦心中的失落: <<閨>>中, 春日美景最宜情侶把臂同遊, 可是丈夫卻忙於追名逐利, 至使少婦只可獨賞美景, 徒然掛念心上人; <<為>>中, 少婦家境富足, 衣食無憂, 初春時節, 如有愛人長伴左右固然最好, 可是, 詩中少婦的丈夫忙於政事, 至使他無暇相伴, 她也只好獨留家中, 黯自嗟嘆。兩位少婦皆在獨自憂愁, 而春節時分的盎然春意及美麗景致更益顯她們內心的苦悶和寂寞。

除情景對比外, 兩篇對少婦的心情皆有細緻的刻劃, 並各有千秋。<<閨>>中的少婦本來在愉快地外遊, 但望見城邊美景時, 猛然發現自己是孤身一人, 愛人未可分享。此情此景令本應「不知愁」的少婦心中的千頭萬緒一下子襲來, 令她也徒然後悔要夫君追求名利。此種心境突變真確地描繪了女兒心事的矛盾和女人的多愁善感。而<<為>>則著重於描寫少婦孤寂時 候心中的矛盾和愁緒: 嫁得如意郎君, 衣食無憂固然值得高興, 可是夫君常常忙於政事, 令他不能長伴身旁。而且, 雖然有云「春宵一刻值千金」, 可是, 丈夫長期出外, 使少婦反而害怕春宵時分的寂寞。這種矛盾更令她心中產生為何「無端」下嫁這夫君的質問, 悔恨。另外, <<為>>更描寫少婦起床後, 在迷茫﹑半夢半醒的時候, 發現丈夫已然離去, 空餘芳香的被子和自己在被窩中。這種情景, 真實地抽寫出少婦內心的空虛, 愀悵。

通過情景互動, 和直接描寫, 兩篇都逼真地將少婦心中的愁苦和無奈逞現於讀者眼前。<<閨>>較側重描寫女兒心境的瞬間變化, 而<<為>>則較重描寫寂寞少婦心中的空虛, 可說是各擅勝場。

除手法的比較外, 兩詩中的主角都可作比較。筆者假設兩詩乃兩位婦人的生活習慣的敍述, 從而推斷出以下幾個可能。首先, 以享受生活的層面而言, <<閨>>中的少婦 (以下簡稱『少婦』)比<<為>>中的『嬌婦』更懂得享受生活。「少婦」於空閒時候, 即使無丈夫相伴, 但仍會悉心打扮, 並自己編排外遊行程, 不至於浪費春日美景; 反觀「嬌婦」卻天天把自己困於家中, 並將大部分心神投放於思念丈夫之上, 枉自憔悴, 雖然家境富裕, 但卻沒有以物質填補心靈上的空虛。由此也可見, 「少婦」的個性較為樂天, 樂觀, 對丈夫的依賴也比「嬌婦」少。另外, 基於兩婦人的個性差異, 筆者認為, 少婦的婚姻生活應比嬌婦更為美滿。箇中原因, 乃是少婦對於丈夫長期不在身邊的感覺, 其實依然是「思念」多於「怨恨」, 故此, 當夫妻相見時, 思念之情將會轉化成對對方親暱和熱情的態度, 所以, 夫妻間的感情應相當親厚。相反, 嬌婦對於丈夫長期不在身邊的感覺, 已經發展成「哀怨」和「憤恨」, 故此, 當夫妻相見時, 嬌婦或會對丈夫假裝冷漠以報復, 又或會因丈夫夜歸和離家工作與丈夫發生爭執。這些行為都會對夫妻感情產生傷害。兩詩描寫的情景的不同, 也可以表現兩種婦人在生活上的不同要求。王昌齡筆下的少婦在丈夫離家後, 仍有外遊的心情, 這種婦女比嬌婦較為重視物質上的富足; 而李商隱筆下的嬌婦, 則在丈夫離去後, 表現出極度失落, 這種婦女, 比少婦較為重視性生活上的滿足, 因此, 她會因為丈夫經常不能早歸而更害怕春宵的來臨。由此可見, 兩首詩在描述夫妻生活中, <<為>>比<<閨>>有較多性暗示。

兩 婦人在性格上有著顯著的分別, 筆者將以當時的男性和社會觀點, 比較何者乃較好的妻子。古代的中國社會乃男權社會, 女性為人妻子的角色的功能主要是輔助夫家維持家業, 為丈夫持家, 故有「男主外, 女主內」之說, 而更主要的, 就是為夫家繁衍子孫。根據上文的推論, 少婦的性格較為樂觀, 故此, 少婦的自我心理調整的能力也比嬌婦為強。面對丈夫的時候, 少婦可以表現出歡愉的心情, 這亦令丈夫在家中得到較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。因此, 夫妻間相輔相承, 應可令他們的生活更為美滿。反觀嬌婦的內心則較為抑鬱, 對丈夫長期不在身旁感到怨憤, 所以當面對丈夫時, 可能會擺出不悅的顏色, 又或會以言語相譏。這會令丈夫對她產生厭倦, 迫使他更少歸家。惡性循環之下, 夫妻二人的心理素質每況愈下, 長此下去, 丈夫的工作表現將受影響, 而嬌婦的身心也將愈為虛弱, 兩人最後達至雙輸局面。故此, 於輔助丈夫的層面, 少婦乃是較為可取的妻子。而且, 基於兩人的心理條件, 筆者推論少婦的身體素質比嬌婦好, 所以少婦應比嬌婦更有能力替丈夫處理家中事務, 也更有能力為夫家擔當繁衍子孫的責任。雖然, 嬌婦對丈夫的依賴性或可滿足普遍男性的支配慾, 但縱觀上文兩婦對丈夫的影響及為夫家帶來的整體效益而言, 少婦在古代社會應是一個更為稱職的妻子。另外, 通過對兩詩的研究, 筆者認為, 王昌齡在本詩中除了成功描寫婦人對丈夫的掛念外, 也透露出自己對美滿婚姻的嚮往; 而李商隱對嬌婦的描寫, 除了寫出婦人怨恨丈夫長期離家, 也顯露出他自己在婚姻, 感情生活上對女性的支配慾, 以及他內心中因為妻子對他的需要和渴求而產生的滿足感。

除 了對兩位婦人的描寫外, 兩詩對兩位「丈夫」都有大概的描寫。兩位丈夫都是有地位, 有官職的人物, 可是政事繁忙, 至使兩人都不可多陪伴妻子, 逐令妻子對其掛念, 甚至怨恨。所以, 他們可能是職場上的強人, 但某程度上是婚姻及感情生活的失敗者。主要原因, 是因為他們未可以有效地分配時間陪伴妻子。雖然, 古時作為有官職的人員的職務可能實在太繁忙, 但這不是一個完全合理的原因, 他們本身都要負上部分責任。而且, 他們不能給予妻子足夠的安全感, 信心和建立互信, 至使當自己在外工作時, 妻子徒然掛念, 甚至怨恨他們。恰巧兩詩的作者王昌齡和李商隱都是當時的朝廷官員, 故此, 這兩篇詩文, 應是作者平日工事忙碌, 無暇陪伴妻子的寫照, 也是暗中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歉意和念掛的渠道。

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

鏡 -- Bets

不知是何等人士發明鏡這玩兒,一塊鏡無論是大或小都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用品。現今的鏡有圓的、方的、三角形等,多不勝數。其中一種鏡較為有趣的是哈哈鏡。兒時在遊樂場有的玩意,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再有趣。 又是另一種被淘汰玩意...

三年前曾聽過一句話: "別人就如一面鏡子。" 經多年來的觀察,別人的反映很多時真的是一面鏡子。當你友善地對待別人時,別人也會友善地回覆。相反你對對方不友善,對方的面或咀臉也不會好到那裡。要 是你也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你,你也不應用同樣態度對代別人。 當然,有時別人的行為受心情所影響,而不是真真正正反映自己對別人的態度,這時可先檢討自己,當自己的行為是自己的鏡子。 又或者,想想這塊是哈哈鏡,可能會又另一番體會。

有沒有試過,望著鏡時,發現鏡裡的不是自己。這時,鏡可能是心的一面鏡子。你的內心是如何,鏡自然反映出來。 有時鏡又好像一條隧道,帶你進入兒時… 今晚望著鏡子,你望到的又是什麼?

記著,別人是一面鏡子。 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好,你先要對別人好。

2008年1月29日星期二

鏡 -- 煎魚

鏡,是一種神奇的東西,平時,我們總是靠人其他人的眼來定義自己,就是鏡的出現,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眼中的自己。縱然 鏡如此神,但卻不是高科技產物,據說鏡是黃帝的第四個太太--(醜女)嫫母發明的,如果黃帝只是神話不算,「鏡」也最早出現在春秋《墨‧非攻》之中:「鏡 於水,見面之容」。

由此可見,自古皆有鏡,但鏡在中國的品評一向不好,「鏡花水月」、「照妖鏡」、「豬八戒照鏡」甚至近代一點的「西洋鏡」 .....歸根究底,因為它有反射的功用,一旦反射,便會出現「另一個自己」,而我們正正為這「另一個自己」的出現感到莫明的害,普遍而言,風水學上不贊 成家中有太多的鏡,認為「聚陰」,會招惹靈體,然而,如果視「鏡」為一種對自己出現的恐懼,鬼魂是一種不該出現的人的表現(人死而成鬼)的話,太多鏡不吉 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,以另一種形態出現的恐懼,甚至是發明嫫母,傳說她在鏡看到自己,她才知自己是HD(高清)的醜,跟平時在水中看見的不同。

近代西方的鏡像理論更把「鏡」放入虛無當中,拉康(Lacan)說兒童用鏡來定義自己,但,他一定會知道鏡中的不是自己,例如左右反轉等,這一種差異造成 的是一個悲劇,就是永遠你看到的也只是一個幻象,還有這是一個最接近自己,甚至跟自己一模一樣,一方面,鏡中的它是自己,另一方面,現實說給自己聽,它一 定不是自己,那麼,自己是什麼呢? 這一種似是疑非的感覺,便是人生的缺憾,一種一生一世,永遠不能彌補的或缺。看來,東西方對於「鏡」的看法,也有相似之處。

最後,突然想起一套論李小龍的戲,作為這篇文的註腳。整部戲是一部李小龍傳,但因為李小龍的死因是一個較敏感的話題,導演的法是安排了李小龍因為拍戲太 忙,沒有時間練功,要依靠電擊來刺激肌肉,最後更造了一個夢,夢中的他的拍戲,走到一堆鏡子面,整個畫面也是李小龍,他好像分不清誰是自己,一腳便踢爆了 一塊鏡,他望到自己的碎裂,自此他便心神仿彿,便死了。

李小龍的強,一旦面對夢和鏡,也是這樣的恐懼,鏡,真的是一種神奇的東西。

鏡 -- 嘉業

作為發起人之一,第二回就已經大遲到,實在感到有點對不起江東父老;令我感到自己的身邊也需要一面鏡,不時照一照,警惕一下自己。

提到「鏡」,種類其實相當多。有平面鏡、凹鏡、凸鏡、放大鏡、望遠鏡、顯微鏡、潛望鏡,雖然看來各有不同,然而這些鏡同樣有一共通點,就是讓人用來看肉眼 看不到的東西。雖然人類發明了這麼多種鏡來看自己看不見的東西,不過有一種並非由人類所發明的「鏡」卻又是人們普遍所不希望遇見的。只要你不是「命犯天煞 孤星,孤獨終老」的話,這面「鏡」就會不時也在你我身邊,這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了。

尤如我們的外表一樣,我們的內心往往也是我們本人所不能察覺的。許多時候我們也不會意識到本身的缺點,不過這並不等於我們潛意識不察覺這些缺點的存在。因此 每當與自己擁有相近性質、人格的人物出現在身邊時,大多情況下也會不知不覺地對這人物產生厭惡,原因是這些人物的存在彷彿對我們本身作出的一種斥責,就像 磁石的「同極相拒」一樣,日文稱這一種心理叫作「近親憎惡」。

反之,假若身邊有一位與自己完全相反的人存在,同樣也會令人們無意間對這些人物產生厭惡。理由是這些人物的相反行徑,更突顯出我們本身與這些人物的差異,結果也令人們感到不安與不滿。

那麼要是對方是毫無缺點的人物呢?這場合更加糟糕。鏡子雖然表面越平滑、越漂亮,就越能清楚地照出人們的樣子;但是太過漂亮的鏡子,就連人們的皺紋、雀 斑、擴張的毛孔、粗糙的皮膚也都同時表露無遺,結果就令照鏡的人無地自容,因此長期活在成功人物身邊的人,不少也會失去自信。不過要是換上滿身缺點的人, 當然更是人見人憎。相似的討厭,不相似的也討厭;好的討厭,壞的也討厭。如此看來,人類實在是一種非常麻煩的生物。

然而正因尤如我們自己的容貌一樣,要是身邊沒有一面鏡,就難以察覺自己的缺點,難以發覺自己的錯處,要改進、要變化亦無從入手,終有一天會吃大虧。平日發 現別人的不是,先不要顧著指手劃腳,反省一下這是否也在自己身上發生,其實會否是自己的缺點。相對在人家背後說三道四,相信會來得更加實際。近日公司的一 次人事變動,令我對此深有體會。遲些相信我也要買一面鏡子放在書桌上,好讓我每日「三省吾身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