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1日星期一

閨怨 -- 煎魚

唐代的代表文學格式是詩,後世認為唐朝的詩已經是最高峰,正因為唐朝本身是一個強國,使唐詩作多方向的發展,正因如此,分析唐詩便可以更了解當年強國下多姿多采的人生百態。


《閨怨》王昌齡

閨中少婦不知愁 ,
春日凝妝上翠樓 。
忽見陌頭楊柳色 ,
悔教夫婿覓封侯 。


《為有》李商隱

為有雲屏無限嬌,
鳳城寒盡怕春宵。
無端嫁得金龜婿,
辜負香衾事早朝。

從 來沒有試過把唐詩變成電影來看,如要比喻《閨怨》就是張徹拍愛情片。王昌齡是出名的邊塞詩人,寫開打打殺殺的詩忽然寫起怨婦,他用的鏡頭也是有動作的,感 情是由從動作出發,詩中除了第一句外也涉及動作,動作片導演的功力盡顯在第二句,其實是蘊含兩個動作「凝妝」和「上翠樓」,一個「凝」字隱含了用心化妝的 意思。配合了「不知愁」,明顯是一位活潑的少婦。

王昌齡用的是客觀鏡頭,就是用一個男性的 角度去望(偷窺)這一位少婦,試想就是一間香閨,一位少婦起來,十分舒適的樣子;鏡頭一轉,她便化了妝,看來她步上翠樓,看來這樓也不是矮樓;鏡頭再轉 向,畫面只是楊柳色,最後的鏡頭就是她後悔的樣子。觀眾在「悔教夫婿覓封侯」的一句,明顯望到這少婦忽然低頭的樣子,由此,整個環境也是一個男性在看著一 個少婦,這位少婦女主角的形象:年青(假設古代女子十多歲初嫁,稱得「少婦」可能是二十多歲而已)、天真、活潑、愛美。


《為有》可以說是李翰祥拍文藝片,正中下懷。李商隱是對愛情的描寫最多,最到肉,比較之下,李商隱用的鏡頭是內心的,靜止的文戲,全詩竟然無一實際動作, 第一句跟《閨怨》一樣寫背景,但後面的用鏡卻全是內心戲,就像是詩人投入了女性的角色,凝視的空間較弱,換來的是投入感強,就像是獨腳戲一般。最精警的 是:《閨怨》女角一早起來是開心的,但《為有》的女角卻未起床已孤單。兩詩在同樣的位置安放一個動詞,用來說給讀書武俠片與文藝片的分別:《閨怨》是 「『上』翠樓』、《為有》是「『怕』春宵』,兩者異路出發,卻圍繞同一種「怨」,實是有趣。《為有》一詩,在隱形男士的描寫下是:同是少婦,但是她多愁善 感、較悲觀--作者用了一整句說她是悲觀女孩「無端嫁得金龜婿」,「無端」二字是多麼的無奈,要知無端嫁窮鬼是清苦,但嫁金龜婿,即高官,也是「無端」, 意境十分深遠。當然,她也是「小女人」,最後一句盡吐怨氣。


我不會說邊塞詩人寫愛情詩不好,然而卻感覺清新;李商隱寫女人也駕輕就熟,也較「春蠶到死絲方盡」的《無題》來得更白也怨氣十足。《閨怨》的感覺是感情波動的「起承轉合」公式;《為有》卻沒有公式化,先顧左右而言他,最後才集中火力來怨「他」。

論票房,《閨怨》是商業片,用性感可人兒的明星來演;《為有》是文藝片,耐看一些,女角要好戲為主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