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1日星期一

閨怨 -- 天風影

唐代是一個十分傳奇的朝代。當代盛世﹐人民富起來﹐激起了璀燦斑爛的多元文化發展﹐留下很多動人作品。而其中唐詩的流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詩篇記下了很多人的心路經歷﹐當中不獨是詩中主角的故事﹐亦同時把詩人的心事表露無遺。

佛說人生八苦當中﹐其中有「求不得」。 而唐詩中描述的女性閨怨﹐正就是「求不得」苦。詩人筆下的閨怨有多苦﹖就讓我們分別看看王昌齡寫的《閨怨》和李商隱寫的《為有》﹕

《閨怨》王昌齡

閨中少婦不知愁 ,
春日凝妝上翠樓 。
忽見陌頭楊柳色 ,
悔教夫婿覓封侯 。

《為有》李商隱

為有雲屏無限嬌,
鳳城寒盡怕春宵。
無端嫁得金龜婿,
辜負香衾事早朝。

王昌齡寫《閨怨》﹐主角少婦所帶著的苦是悔。她的悔像是一點微不足道的缺陷﹕過著春日不知愁的日子﹐凝妝慢步上翠樓。唯一的遺憾﹐卻「悔」教夫婿覓封侯。

時人多認為《閨怨》主角寧要夫婿而不要優閑生活﹐我則認為她只是想把夫婿找來﹐去彌補自己心底唯一的不足而已。亦只有她生活中的這點點缺陷﹐才能成就出她的閨怨。

說到底﹐她的缺陷是自己一手做成的﹕她由始至終都主宰著自己的所有決定﹐包括說服自己丈夫去求功名﹗

一個能完全主宰著自己命運的人﹐又怎會覺得苦呢。

李商隱的《為有》﹐主角命運是180 度不同的。詩中描述主角的怕﹐在於不能控制自己的命運﹐她的他已有功名﹐再不能隨她意願陪伴左右。她亦沒有甚麼好的回憶﹐有的只是被遺忘的“無限嬌”。

唐朝的婚姻﹐門戶階級很重。《唐典‧通制》更列明﹕門戶階級不同的男女結為夫婦,為社會所不容。「無端」嫁得金龜婿﹐恐不是主角所願。這種悔﹐和《閨怨》的主角是不同的。

詩中的主角﹐沒有一樣是自己可以主宰的﹕不能改變被遺忘的“無限嬌”﹔不能使寒盡的春宵不來﹔不能不嫁金龜婿﹔亦不能叫夫婿不上朝。

她的苦﹐在於想主宰自己的命運﹐卻苦求不得﹗

所以《為有》的少婦﹐是較值得同情的。

沒有留言: